Thursday, April 28, 2005

死亡

人的死亡意識高峰,通常得到四十歲左右或稍後才真正到來,之前人太年輕、身體太好彷彿並不存在,欠缺感受死亡的生理性機制,死亡於焉只能是個抽象概念,靠腦子和它打交道,頂多摻點情感,成為某種大而化之的情調之事。一直要到人跨過自己生命的折返點了,身體開始往回走、往下坡走,開始鬆弛、瓦解、衰敗並好像緩緩腐爛還冒出怪氣味,這才真真正正是死神造訪你、現身你面前的時刻。

--唐諾

今天晚上我曾經有那麼一瞬間,跟死亡非常靠近。

正當我行走在那長樓梯的高處時,不慎踏錯腳,差點向後直滾下去。

就在那千鈞一髮,性命尤關的一剎,瑤瑤以幾近於光速的速度用力捉著我的左手,然後走在我右邊的阿羊亦以跟瑤瑤只差半秒的極速使勁握緊我的右手。

驚魂甫定,我想到死亡是如此接近,能繼續活下去並不是必然的事情。

幸好我有這些好朋友,在危難時救了我一命,否則現在我再不用想明天的工作,週日的節目,如何能瘦一點等諸如此類的問題。

Thanks to my dear friends!

記得曾有朋友提及希望在最快樂的一刻死去,這樣便再沒遺憾,而最後的回憶是甜美愜意的。

有人生不如死,因為生病厭世、失戀、欠債走投無路,種種無法釋懷、沒能力解決的問題而自尋短見。

有人認為,結束自己的生命需要很大勇氣,要是有這樣的能耐,為何不存活下來...

無人真正可了解當事人的心情,體諒是另一層次的情感投注,卻絕非感受的直接傳送。

我怕死,貪戀這溫熱的身軀。

更重要的是,悲傷於我何干?快樂充斥太多,它再不是實在的東西,而是虛幻的情感。

面對寂寞困苦,我無所懼之;過多的歡樂,腐蝕靈魂,敗壞心智。

思考太多一直是我的老毛病。

16 Comments:

Blogger 日不落 said...

生命受到威脅的經歷,記憶猶深,那時候雙腿偶而也不由自主地發抖,口腔發乾。

經歷肉體痛苦的同時,最能體會人的軟弱。身體痛得、不舒服得要生要死的時候,平日所自持的東西、思想、知識都沒有了,所能感受的就只有那臭皮囊(又或者,到那時候才記起母親大人:媽呀,好痛啊~~~)(不孝!)。

我總記得電影Green Mile裡的一句說話:「人人都想死,但卻不敢死」。這句說話未必適用於任何人,但我相信很多人是這樣想的。

11:14 am  
Blogger winking said...

死亡的陰影罩下來的一刻,的確非常可怕,自小就經歷過不少類似情況,例如哮喘使氣管收縮差點窒息,初學游泳時被大浪捲去險些遇溺,母親發怒時瘋狂拿著棒子瘋狂抽打著我,下小巴時衣服被車門夾著被拖行了一小段...

「人人都想死,但卻不敢死」,這句不假,死亡有它特殊之吸引力,人潛藏著毀滅自己的傾向,只是求生的意志就一般而言都較強,難怪只有某些被稱作邪教的團體才會出現集體自殺的現象。

你那張照片是否在東歐拍攝的?之前已很想問你了...=)

1:55 pm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死亡並不害怕...
害怕的是等待死亡的那一種心情...

為什麼突然談起死亡來?

3:24 pm  
Blogger chaco said...

(代板主答)因為人人都會突然死亡

5:15 pm  
Blogger winking said...

謝C貓代答,下次送你寶哥親筆簽名相好了,可炒可收藏,升值潛力甚高...=)

阿邊個,生與滅只是個循環,等同美好與衰敗...

當人生被70%的美好佔據以後,那20%渾沌成為緩衝區域,剩下來的10%是對衰敗的迷思與沉淪...

愈害怕去接近的東西對人來說往往最容易構成無法割捨之偏執與渴望。

6:20 pm  
Blogger 日不落 said...

winking,你有那麼多險死還生的經歷,查實你是不是貓?

補回一句上次遺漏了的回應:「思考太多一直是我的老毛病」,思考太多與思考太少,那一個毛病比較大?少點思考,是否真的會快樂點呢?

另,每次提起死亡,總先想起陳特(如果你是我的忠實讀者,應看過相關文章......相關文章張貼於2004年10月)。今天《明報》世紀版剛好也提及死亡,它說人捨棄宗教,對科學的迷思,令人類更不願意面對死亡。教宗選擇安死在家中,欣然接受死亡,是一個很好的榜樣。

最後,我是日不落(好不要臉~~~),我的相片,自然是在日不落拍啦,嘿~

9:09 pm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每次提起死亡,總先想起陳特
-----------------------
哲學系的陳特博士?

不過我唔覺得有宗教信仰就特別無懼死亡。

10:03 pm  
Blogger winking said...

嗨,我不是貓哇,因為我早已用完九條命了...不過我素來自嘲為貓奴隸/貓奴才,也許跟貓相處了久了,也佔染了牠們的特性,部份肉身轉化為貓也未可知...

例如嗅覺、聽覺愈來愈靈敏,全身的感官系統變得異常敏感等等...

哎呀,說到好像天方夜譚般,見笑了...

那次見你都沒機會談太多,我總以為自己在人前的形象一定跟真實的我非常不一樣...

我想那不是虛偽或戴假面具,而是思想感情的另一種表達形式...

人嘛,比所見之聽之感覺之都更為複雜,因為你的留言,啟發了我想到很多很多,過去跟人分享討論時,總被斥為胡思亂想,怪腦袋裝怪東西...

愈說愈遠了...

[思考太多與思考太少,那一個毛病比較大?少點思考,是否真的會快樂點呢?]

是這樣子的,身邊的朋友常叫我現實一點,而所謂的現實本質上並沒有錯,因為那是社會上大致認同的生活方式,努力增值以增加競爭能力,以另一種方式體驗原始的物競天擇...

久而久之我少了談自己的想法,我將自己的放大鏡、望遠鏡、顯微鏡、看事物的另類角度收起,呈現某一部份的我...

你那張照片碰巧我也拍攝了,故此有似曾相識之感覺,真要貓你看看呢~也許在選取角度方面有那麼一點點的分別吧~

我們都透過自己的視野觀察事物,這是人生一個很精彩的地方...我們的感覺都存在著差別,那一點點差別讓我們免於重複 =)

9:07 am  
Blogger winking said...

是沾染不是佔染...

錯字大王w獸

9:10 am  
Blogger 日不落 said...

樓上的無名氏:

「哲學系的陳特博士?」是啊。總覺得,我沒曾受教於陳生,甚至沒有見過他(可能我見過,但我當年不知他是誰),是我一生的遺憾。我只能透過周保松--陳生的學生--認識陳生(我本人是認識保松兄的……車,又嚮度亂拉關係~~~)。

「不過我唔覺得有宗教信仰就特別無懼死亡」:想深一層,如果有信仰者真的對自己的信仰有信心(如相信永生、極樂),他/她不會執迷於現世的。我所提的文章便以泰莉(早前被拔喉的植物人)的父母和教宗對死亡的看法作對比。前者是天主教徒,卻堅持以機器維持女兒的生命(科技能使臨終時間拉得很長);病危的教宗則在清醒的情況下(報導如是說),選擇回到家中,不久便以快樂迎接死亡。

其實當教宗彌留之際,天主教徒傷痛而哭,祈求教宗早日康復,我對此有點大惑不解。我明白教徒對教宗的不捨之情,但如果他們對自己的信仰有信心的話,是用不著這樣悲痛,正如教宗留的字條說:「我感到快樂,你們也應該這樣。」

winking:

你說我的留言令你想了很多……呃……言重了(或者我應說聲對不起,我令已經好多野諗的你想多了嘛,真係麻煩~)

要想現實一點?嗯,生活已經不夠現實了麼?做人已經不斷為現實已經越來越現實了(講得白點是妥協~),那麼為何思想想不可以天馬行空、抽離一點呢……思想是人最自由的地方啊……(越說越遠了,又好像得罪了你的朋友,罪過罪過,嘿~)

「那次見你都沒機會談太多」,哦,是這樣的,其實我都不是一個多言的人(但總之不是睬你都傻個隻~),加上那晚我有點眼訓,嘿~

至於那張相片呢,其實是一位同行的人拍的,查實我也不知他在日不落那一個角落拍的 ~ 你的在何處拍的呢?可以貓給我啊:sunneversets@gmail.com

1:23 pm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re:日不落

你是教徒?

關於陳特博士對死亡的看法,可看他的一篇撰文。

生死徘徊十二年

http://ccalumni.vizztech.com/newsletter/March_03.pdf

5:22 pm  
Blogger 小丑 said...

害怕死的人其實係走向死亡。

1:24 am  
Blogger chaco said...

有誰不是在走向死亡了??

6:57 am  
Blogger winking said...

日不落,哦,你不用這樣見外啦,我最怕別人說對不起,因為事實上你沒有任何過錯喔~=)

能遇上可啟發思考的朋友是件美事,不錯不錯!

Joker & C貓,對於自己也在走向死亡這件事並沒太大感覺,只是看見身邊重要的人總比自己快一步踏進那階段,心還是戚戚然...

8:01 am  
Blogger 日不落 said...

樓上無名氏:

我不是教徒哩。

生死徘徊十二年也看過了,謝謝。

9:52 am  
Blogger 小丑 said...

人生出來,死神就不停出現,因為害怕死神而逃避,不去面對現實,等於尋找死神。
人必有一死,人生在於死前做過了甚麼。

2:29 pm  

Post a Comment

<< Home